新能源车行业堪称当下最火热的新兴行业之一,继今年3月小米集团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后不久,依靠网约车起家的滴滴也正式宣布进军造车行列。而在更早前的1月,百度宣布将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另一巨头华为进军新能源车行业的消息也不绝于耳。一时间,新能源车行业从蓝海行业变为红海行业。 然而,新能源车企业近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为何多路资本依然争相涌入新能源赛道? 各界巨头纷纷进军新能源车行业,在于行业本身的巨大想象力,以及政策推动的发展红利。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据俊芮网络了解,2020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降低了企业的进入门槛,提高了产品要求,完善了强制性标准,延长了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1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未来15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地方层面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国家与地方的政策体系逐渐成型,给予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极大的支持。 其次,新能源车对于多种新技术的承载,成为资本看重的增长点。此轮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IT、人工智能等网络科技公司大量介入。俊芮网络认为,经过多年厮杀,互联网公司、智能手机行业都面临极大压力,行业增长已经放缓甚至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和互联网巨头有开拓新赛道的迫切压力。相比于作为交通工具的传统汽车,新能源车已成为少有的“平台级工业品”——是极少数能够承载机械制造、电子、半导体、网络技术、大数据、AI、新能源、通信、激光或雷达测距、材料、工业设计和图像识别及处理等技术的工业品。 新能源车可成为具有移动终端功能的大众消费品。汽车是典型的耐用消费品,早已深入千家万户的生活,是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把汽车变成一款可以同时满足娱乐、信息搜索、导航和办公等多种需求的移动终端设备,这正是许多网络公司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方向。 作为消费品的新能源车,在未来的消费市场上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以“汽车流量”为特色的新兴汽车商业模式就是一种对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模式已被特斯拉开创,业内称之为“软件定义汽车”,有从业者称之为“四个轮子的电脑”。此外,新能源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的结合愈发广泛。当全自动驾驶技术更加成熟直至完全普及之后,汽车将成为一款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产品。 新能源车赛道前景光明,用户和政府对于更多愿意投身其中的企业也会持欢迎态度,但各家企业也要谨防超车速度过快而翻车。毕竟,之前网约车、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等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俊芮网络认为新能源车行业究竟发展如何,还有待于政府监管、市场出清的双管齐下,通过优胜劣汰,让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支撑起行业发展大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