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是大势所趋,风电政策前景明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16日透露,为推动中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未来将有序推进近海项目布局优化和深远海项目试点示范,研究在有条件的区域布局一批海上风电基地。二是11月15日在2021中国新能源发展论坛上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斌致辞称,“十四五’期间,盐城规划9.02GW近海和24GW深远海风电容量。努力在“十四五”末,实现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0GW、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蓝海目标,打造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新能源发电风风火火,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先行,特高压等输配电气环节迎来投资机会。国家电网在 2021 年 3 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机构认为,上述规划进一步增强了特高压新线路在十四五推出的预期,我们预计这些线路大概率是在 2025 年之后建成,新线的推出,会进一步增强特高压建设的持续性。
风光发电受天气影响不够稳定,需要储能的方式来解决电力不稳定、不连续的问题。国务院印发重磅文件《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在储能领域继 7 月储能指导意见后再次提出目标到到 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 30GW 以上:(1)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到 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 3000 万千瓦以上。(2)抽水蓄能:制定新一轮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促进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机制,到 2030 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 1.2亿千瓦左右。 Part 1 风电 风电逐步向主力能源过渡
国内风电市场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在 2006 年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迎来了大发展,2010 年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4473万千瓦,第一次位列全球风电装机第一;此后风电装机容量连续 11 年保持全球第一。2020 年,国内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超过 54GW,新增并网容量 72GW,创历史新高;累计装机容量 2.9 亿千瓦,累计并网容量 2.8 亿千瓦。2020 年,全国风电并网容量占全部电源装机容量的 12.8%,全国风力发电上网电量 4665 亿千瓦时,占全国全部发电量的 6.1%,成为国内的第三大电源。
双碳目标明确,风电装机战略地位提升,“十四五”装机中枢有望提升到 50GW 以上。我国已提出了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提出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双碳目标”下,风电作为目前最成熟且最具性价比的新能源之一,有望逐步实现从替补能源向主力能源的转换。 图表1:国内风电发电量和占比情况(亿千瓦时) 风电产业链包含零部件制造、整机制造及配套、风电运营三大环节。具体而言,零部件制造环节包含 1)叶片、2)轮毂等铸件、3)轴承、4)齿轮箱、5)主轴等锻件、6)变流器、7)法兰等主要环节,该环节主要为风机整机制造各类零部件;整机制造及配套环节包含 1)整机制造、2)风机塔筒、3)电缆等主要环节,该环节主要为风机装机环节所需装备,塔筒、电缆配套整机进行安装;风电运营环节则指风电运营商,也即新能源发电业主。 风电重点公司一览 1、金风科技: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国内领军和全球领先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2XMW2.5MW、3.MW(S)和6.XMW永磁直驱系列化机组,代表着全球风力发电领域最具前景的技术路线;涉及风机制造、风电服务、风电场投资与开发三大主要业务。
2、明阳智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风电电站运营商。全球化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致力于能源的绿色、普惠和智慧化,业务涵盖风能、太阳能产业,位居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第40位,全球风力发电创新排名第一位,正奋力打造全球知名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团。
3、天顺风能:中国最具规模的风力发电塔架专业制造企业之一。国内风塔行业龙头公司,产能扩张迅速,近两年继续拓展叶片新业务板块,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目前风电行业整体估值偏低,作为新能源板块重要一环,估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4、中材科技:公司风电叶片上半年销售4.5GW,实现3.3亿的净利润,在行业低谷期实现了较好盈利。从产品结构看,公司3MW以上出货占比上半年是50%以上,预期未来大叶片占比的持续提升将夯实公司叶片业务的盈利能力。公司“两海战略”将明显受益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国内增速比较好的市场是海上风电,公司已推出80米级别以上大叶片;海外市场是国内风电零部件公司的突破口。
5、日月股份:国内最大的铸造生产企业之一。截止2020年底,公司铸件产能规模达到40万吨,年产18万吨海装关键铸件项目(二期8万吨)预计将在2021年4季度完成建设,2021年底,公司将形成48万吨铸造产能,此外,公司新规划的13.2万吨铸造项目已开始建造,项目投产后将形成60万吨铸造产能。
6、中闽能源:福建省最早介入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发建设的风电企业之一,风电场装机容量居福建省风电行业第三位;公司风电场主要位于风资源质量较优的福清、平潭、连江等地。
7、福能股份:风电项目陆续投产,装机规模增加:据公司公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9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0%;累计完成上网电量88.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28%。目前,公司风电重心落在海上风电。
8、金雷股份:国内专业的风电主轴制造商,公司主导产品风力发电机主轴是风电整机的重要零部件之公司风电主轴产品型号齐全,涵盖1.5MW~5MW多种主流机型,且逐步向大兆瓦趋势发展。
9、东方电缆:子公司东方海工已取得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港口与海岸工程专业承包叁级等资质,并通过三大体系认证,开启了公司高端海缆系统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安装敷设及运维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现已承担多个海上风电海缆及施工总承包项目,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Part 2 特高压/电气设备 新能源大比例接入进一步增强特高压投资持续性 为了匹配新能源的大比例接入,特高压建设在未来的 5-10 年会是持续的进程,特高压建设的持续性、投资的稳定性会比之前大大提升。
国家电网在 2021 年 3 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加大跨区输送清洁能源力度:“十四五”规划建成 7 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 5600 万千瓦。到 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 3.0 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 50%。机构认为,国网的方案意味着目前的特高压存量项目会在十四五期间快速推进。同时,国家电网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提出,在送端,完善西北、东北主网架结构,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及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臵。我们认为,上述规划进一步增强了特高压新线路在十四五推出的预期,我们预计这些线路大概率是在 2025 年之后建成,新线的推出,会进一步增强特高压建设的持续性。 图表2:电气设备市盈率(2021E PE,倍)特高压/电气设备重点公司一览 1、国电南瑞:公司为电网二次设备及数字化全产业链龙头,研发创新优势凸显,双碳背景下电网投资规模有望恢复稳健增长,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公司作为多环节份额领导者将充分受益。
2、许继电气: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输变电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之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输,变电,和配,用电环节的一次,二次电力装备集成及成套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并生产了国内外领先的产品和集成解决方案。
3、中国西电:公司拥有完整的超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核心技术。公司是我国最具规模的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输配电成套设备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试验检测的重要基地,是目前我国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交直流成套输配电设备生产制造企业中产品电压等级最高、产品品种最多、工程成套能力最强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家具有输变电一次设备成套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
4、平高电气:公司是国内三大高压开关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之一,具有生产全系列、交直流开关,特别是交直流超高压、特高压开关的资质及丰富的运行业绩,转归国家电网旗下,经营管理和技术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覆盖72.5-1100KV所有电压级。
5、四方股份: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力行业相关设备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的产品已成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控制领域的主流产品,在国内首个特高压工程-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公司为线路保护装置、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稳态过电压控制装置等供应商。
6、国电南自:中国华电集团旗下,主营电力自动化设备。公司作为设备集成商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产业进入壁垒较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处于行业前列。
7、特变电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压变压器和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之一,在500KV级及以上高压,大容量,及直流换流变压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主导承担了我国多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课题及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国产首台(套)产品的研制任务。 Part 3 储能 国内外储能利好频传,储能行业高速成长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国内外储能利好频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多个省市政府下发具体实施措施的通知。内蒙古通知指出推进“光伏+生态治理”“光伏+生态修复”项目和基地建设,加快新能源分布式开发利用;贵州省要求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依托大型水电站和现有火电厂富余通道,建设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实现多能互补。
海外方面同样重视储能设施设备建设,2021 年 10 月 16 日,华为数字能源成功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该项目储能规模达 1.3GWh,是沙特“2030”愿景规划的重点项目,EPC 总承包方是山东电建三公司。红海新城采用离网储能的模式(以户用自发自用为主),未来整座城市的电力将全部来自新能源。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为全球储能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经验和有力支撑。华为预计为项目提供储能电气系统,自供 PCS、EMS 等,外购电芯、电池包。目前国内和华为合作最紧密的储能电池厂商为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伴随华为全球积极开拓大型储能基建项目,上述企业有望直接受益。能源供给日趋紧张,储能市场前景广阔。2021 年 9 月以来,欧洲爆发了近年来最为严重的能源紧缺,主要系欧洲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对天然气等低排放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天然气供需错配加剧,价格持续攀升,传统能源紧缺倒逼欧洲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系统建设。国内同样在能耗双控的政策指引下,加大力度发展清洁能源的发展。未来能源低碳甚至零碳场景下,光伏、风电发电占比大幅提高,储能的配套使用能够实现电网系统稳定性,同时有效降低光伏、风电成本,具有明显经济性。
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储能累计装机 191.1GW,同比增长 3.52%,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达 14.25GW;国内储能累计装机 35.6GW,同比增长 9.88%,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达 3.27GW。储能发展“东风”已来,我们预计 2025 年国内新增电网侧储能装机量有望达到 27.49GWh(复合增速约 31%),发电侧装机量有望达到 51.63GWh(复合增速约 76%),全球 2025 年新增储能装机量有望达到 180GWh(复合增速约 38%)。储能行业高速成长,相关企业业绩兑现确定性较强。 图表3:储能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 储能重点公司一览 1、阳光电源:光储龙头,率先受益全球储能市场爆发公司深耕光伏逆变器二十余年,研发积累深厚,新能源电源变换技术全球领先。公司 2014 年与三星 SDI 成立合资公司,前瞻性布局储能领域,已成为全球一流的储能装备与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派能科技:公司为纯正储能标的,90%以上收入来自储能电池系统,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通信、电力等领域。公司专注锂电池储能应用超过十年,产品性能全球领先,已在户用储能领域建立较强的市场地位。
3、固德威:公司为组串式逆变器专业厂商,坚持差异化路线,主营小功率户用产品。公司深耕海外户用市场多年,产品销往全球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销售占比接近三分之二。公司在成立初期就前瞻性地布局储能领域,2015 年推出首款光伏储能混合逆变器,提前卡位占据先机。
4、易事特:公司自主开发的微电网控制多功能光伏并网逆变器、智能网关、储能变流器、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先进技术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化,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园区微电网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微网型光伏储能充电站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已投入运行和在建的储能电站已超150MWH。
5、宁德时代: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18年一季度储能业务收入2764万元;18年6月拟在福建晋江投资建设大型锂电池储能项目,计划总投资24亿元。
6、国轩高科:锂电龙头企业之一;在储能应用领域早有布局,近年来持续开拓国內外储能市场,参股(43%)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基于钛酸锂材料为负极的储能电池及其材料、电池管理系统、系统集成、电源综合管理系。
7、鹏辉能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规模化生产锂铁电池产品的企业;储能业务主要集中在移动基站、太阳能照明灯具、家用储能产品、光伏储能项目等领域;子公司广州鹏辉从事储能电池的PACK组装;19年4月,与天合科技合资设立天辉锂电,布局储能市场。
锦浪科技:储能逆变器保持快速增长:年内公司储能逆变器业务放量增长,其中上半年收入6,643万元,同比增长642%。预计储能逆变器业务有望随着储能需求的释放而继续快速放量,形成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来源上海海能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投研部,不作为买卖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公司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91310000253932324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