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美国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医疗、水资源管理、公共安全、政府服务和教育等方面的智能实践和应用效果已经凸显。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城市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纷纷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开辟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当前,全球智慧城市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城市正处于新旧治理模式交替、城镇人口快速上升、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顺应了城市化发展需求。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为14.9万亿元;2021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约为19.3万亿元。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智慧城市已经被国家高层认同,除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基础支撑之外,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无疑是我国政府在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和执行举措层面的科学实施。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提到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提到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提升智慧化水平。探索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加快构建城市级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打通城市数据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环节。2022年5月,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2022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6部门共同发布《关于贯彻实施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实施城市标准化行动,完善智慧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第一章 发展概况1.1 概况 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是一种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 以及其他智能技术,来优化城市规划、管理和运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它是一个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旨在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和更便利的城市生活方式。 智慧城市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依赖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高速网络、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以及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实现数据的收集、传输、存储和处理。 智能化服务:智慧城市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智能化服务。例如,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流量,提供智能公交、共享单车和自动驾驶等服务;通过智能照明系统实现节能、环保、人性化的城市照明;通过智能环保系统监测空气质量、水质量等环境指标,提供环保预警和治理服务。 数据驱动决策:智慧城市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实现城市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例如,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大数据,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减少交通拥堵;利用大数据分析城市能源消耗情况,实现城市能源管理的精细化和节能减排。 公众参与:智慧城市重视公众参与,通过社交媒体、智能终端和其他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和居民的互动和合作。例如,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提供城市公共服务,如缴费、垃圾分类等;通过社交媒体、在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市民的反馈和意见,参与城市治理和规划。 总的来说,智慧城市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它旨在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和更便利的城市生活方式。 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2021年5月6日,住建部官网公布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协同发展首批示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无锡6市入选。 图 新型智慧城市架构和十大核心要素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百度百科 华安证券 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包括智慧物流体系、智慧制造体系、智慧贸易体系、智慧能源应用体系、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服务体系、智慧文化服务体系。 1.2 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有以下历程: 1980年代:城市计算机化 1980年代,城市计算机化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起点。城市计算机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从而实现城市信息化和管理智能化。 1990年代:数字城市 1990年代,数字城市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数字城市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2000年代:智慧城市 2000年代,智慧城市开始逐渐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概念。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2010年代:城市大数据 2010年代,城市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大数据是指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方式,获取城市运行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化和智能化。 2020年代:智慧社区 2020年代,智慧社区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智慧社区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设备等技术,实现社区管理、服务和生活的智能化、信息化和便利化。 智慧城市发展经历了从城市计算机化、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城市大数据到智慧社区的演变。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环境,致力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是建立在完备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海量的数据资源以及多领域数据平台等综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基础上的城市发展的必然阶段。在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大致经历着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以及深度融合后的智慧化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涵盖了城市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保障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技术融合。 图 我国智慧城市历经三大发展阶段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华安证券 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收入模式2.1 产业链价值链 图 人工智能应用产业链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iFinD 智慧城市产业范围大、领域多、链条长,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场包括ICT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及房地产企业等,各类型企业以自身核心能力和产品为切入点,横向拓展应用领域,纵向往产业链上下游渗透、延伸,积极构建生态圈,在智慧城市领域开疆拓土、跑马圈地。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ICT生态包括投融资、顶层设计、集成、运营、业务应用、ICT基础建设等多个环节的合作伙伴,结合智慧城市架构,选取标准规范、顶层设计、基础设施、智能中枢、智慧应用、运营服务、网络安全等各环节业务代表性较强的企业,形成如下的智慧城市产业图谱。 图 智慧城市产业图谱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中国通信院 2.2 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通常涉及到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旨在实现城市服务和治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是指政府牵头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由政府出资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提高等目标。 PPP模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建设智慧城市,政府提供土地和基础设施,私营企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共同运营和管理城市的公共服务。 营利性模式 营利性模式是指利用智慧城市技术和大数据,提供商业化的城市服务,赚取利润。例如,利用共享单车、出租车、物流等业务场景,实现城市交通运营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社区共治模式 社区共治模式是指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例如,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向社区管理部门反映问题和需求,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 产业生态模式 产业生态模式是指利用智慧城市技术和大数据,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例如,将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等领域有机结合,形成智慧城市产业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经济的创新和升级。 总之,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旨在实现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共同推动城市服务和治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智慧城市的应用项目有以下8个项目: 智慧公共服务 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智慧城市综合体 采用视觉采集和识别、各类传感器、无线定位系统、RFID、条码识别、视觉标签等顶尖技术,构建智能视觉物联网,对城市综合体的要素进行智能感知、自动数据采集,涵盖城市综合体当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和显示等方方面面,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让管理者能进行可视化城市综合体管理。 智慧政务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 此类项目已有实际落地案例,天津市和平区的“智慧和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包括指挥中心、计算机网络机房、智能监控系统、和平区街道图书馆和数字化公共服务网络系统四个部分内容,其中指挥中心系统囊括政府智慧大脑六大中枢系统,分别为公安应急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经济分析系统,舆情分析系统,该项目为满足政府应急指挥和决策办公的需要,对区内现有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增加智能视觉分析设备,提升快速反应速度,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及时迅速,并统一数据、统一网络,建设数据中心、共享平台,从根本上有效的将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并对整个和平区的车流、人流、物流实现全面的感知,该平台在和平区经济建设中将为领导的科学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智慧安居服务 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方面的探索推进工作,为今后全市新建楼宇和社区实行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 智慧教育文化服务 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我市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继续推进再教育工程,提供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就业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电子娱乐等行业信息化步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文化品牌。 智慧服务应用 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 ①智慧物流:配合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射频识别(RFID)、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实现物流政务服务和物流商务服务的一体化,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发展。 ②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推动商贸服务业、旅游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结合实体市场的建立,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聚合点的行业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企业,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或行业电子商务网站。 ③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加快推进现代金融、服务外包、高端商务、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 重点推进“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市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实现医院服务网络化为重点,推进远程挂号、电子收费、数字远程医疗服务、图文体检诊断系统等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医疗和健康服务水平。 智慧交通 建设“数字交通”工程,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2.3 技术发展 iFinD数据显示,智慧城市板块中共有180家上市公司。其中,专利授权数量前3名的公司分别是中兴通讯、福田汽车、浪潮信息,所对应的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53032件、7566件、6783件。 2.4 政策和监管 智慧城市主管部门为住建部。住建部作为推行智慧城市试点的主要部委之一,其主要职责包括: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研究拟定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拟定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备案的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行业自律规范与管理职能也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承担,同时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也对行业起到监督规范作用。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为建筑智能化行业自律组织。 行业相关政策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及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要求》、《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第3部分:信息资源》《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智慧城市时空基础设施基本规定》《智慧城市时空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术语》《智慧城市SOA标准应用指南》《智慧城市软件服务预算管理规范》《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等。 2.5 行业发展和价格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 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图 智慧城市的建设的意义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百度百科 2.6竞争分析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以下主要城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图 中国智慧城市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千际投行 资产信息网 百度百科 2.7智慧城市产业链领军企业 在智慧城市产业链中,领军企业的角色和贡献尤为重要。根据智慧城市长效运营研究报告,智慧城市的发展强调技术与业务的同步发展、数据要素的全面利用,以及以人民需求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这些发展特征包括整体性、系统性、生态性、持续性和效益性,涵盖了ICT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信息系统、应用门户和安全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不仅参与ICT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还提供数据解决方案和信息系统支持,展现出在技术创新和开发方面的灵活性和效率。这些企业通过专业化运营,提高智慧城市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数据运营和用户运营方面进行创新。智慧城市的运营模式多样,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PPP)和EPC工程总承包等,民营企业在这些模式中担当重要角色,作为合作伙伴或服务提供商。随着智慧城市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需求增长,民营企业面临更多机遇。他们通过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加强数据分析能力和优化用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为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本报告中智慧城市产业链领军企业的入选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公司在其领域内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市场影响力与领导地位: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显著的影响力,包括市场份额、品牌认知度以及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产品和服务质量: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享有高标准的品质认证,以及客户满意度高。战略合作与案例成效:与政府、其他企业或国际合作伙伴的成功合作案例,以及在关键项目中的应用成效。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结构。财务稳健与成长性:企业的财务状况稳健,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大数据 国外龙头企业: 谷歌、微软、甲骨文、英特尔、IBM、亚马逊、SAP、VMWare、mongoDB、Redis、Cloudera、惠普 国内龙头企业: 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软通动力、拓尔思、九次方、亿赞普、四维图新、华胜天成、用友网络、南大通用、浪潮、华为、东方国信、天源迪科、久其软件 云计算 国外龙头企业: 亚马逊、微软、戴尔、IBM、谷歌、惠普、甲骨文、思科、Salesforce 国内龙头企业: 阿里云、百度、腾讯、华为、曙光、浪潮、华三、软通动力、云基地、东软集团 物联网 国外龙头企业: 苹果、博通、英特尔、福特、IBM、通用电气、三星、西门子、霍尼韦尔 国内龙头企业: 远望谷、新大陆、厦门信达、东信和平、航天信息、上海贝岭、银江股份、软通动力、高新兴 软件 行业软件国外龙头企业: 西门子、通用电气、ABB、欧特克、SAP、甲骨文 行业软件国内龙头企业: 和利时、中控集团、用友、金蝶、软通动力、数码大方、华天软件 终端 终端设备国内龙头企业: 华为、联想、小米、TCL、中兴、酷派、魅族、OPPO、步步高、果壳、海思 机器人 国外龙头企业: 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欧地希机电、爱普生机器人、瀚博士机器人、松下机器人、ST机器人、OTC机器人、三菱机器人、AutoTech机器人、DENSO机器人、百格拉机器人、Yamaha机器人、百特机器人 国内龙头企业: 新松机器人、埃夫特、广州数控、新时达、安川首钢、埃斯顿、沃迪、福士工业机器人、嘉腾机器人 车联网 国外龙头企业: 宝马、丰田、沃尔沃、奥迪、奔驰、日产、福特、苹果、谷歌、微软、思科、通用、现代 国内龙头企业: 上海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北京现代、比亚迪、阿里巴巴、乐视、百度 互联网金融 国外龙头企业: PayPal、Lending Club、Kickstarter、乐天公司、Zopa、嘉信理财 国内龙头企业: 蚂蚁金服、中国平安、财付通、网银在线、银联商务、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快钱支付、京东金融 智慧建筑 国外龙头企业: 霍尼韦尔、西门子、约翰逊控制、ABB、施耐德电气 国内龙头企业:中电建智能、金晟安、消安智能、广联达、启迪设计集团 智慧交通 智能交通国外龙头企业: 西门子、IBM、阿特金斯、柏诚 智能交通国内龙头企业: 易华录、银江股份、海康威视、赛为智能、宝信软件、皖通科技、川大智胜、中海网络、浙江大华 智慧医疗 国外龙头企业: 通用电气、英特尔、IBM、微软、Google 国内龙头企业: 东软集团、万达信息、卫宁软件、泰格医药、银江股份、宜通世纪、延华智能、和佳股份、迪安诊断 智能制造 国外龙头企业: 瑞典ABB、德国KUKA、日本FANUC、川崎机器人、AmericanRobot、西门子、霍尼韦尔 国内龙头企业: 沈阳机床、和利时、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华中数控、秦川机床、同济科技、机器人、三丰智能、博实股份、海得控制、汇川技术、东土科技、软通动力 第四章 未来行业展望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以下是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几个展望: 智能化程度更高 未来,智慧城市将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这将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 共建共治更加强调 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更加注重共建共治,强调政府、市民、企业的合作和协作,推动城市治理的民主化、透明化和便民化。这将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绿色、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 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采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实现城市的低碳化和环保化。这将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标准更加统一 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推动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和统一。这将有利于智慧城市技术和应用的互通和交流,提高城市服务和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也从新兴技术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在这一阶段,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大方面,分别是如何打破数据孤岛、提升经济效益以及保障信息安全。 图 智慧城市建设挑战
资料来源:资产信息网 千际投行 亿欧智库 中国信通院指出未来智慧城市和相关产业发展方向应主要集中在以下五方面: 强化产城融合互促,实现外部引流与本地造血并重 问题导向开放场景,吸引多元主体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释放技术与数据红利,挖掘盈利点合规创新商业模式 强化城市整体运营,培育新型运营商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抱团出海发展,构建智慧产业生态赋能数字丝路 总之,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共建共治、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标准化规范化,以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