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老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养老”为名的诈骗越来越多,诈骗手段花样百出,给不少老年人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打击。 那么常见的诈骗手段有哪些,老年人又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 养老投资项目 养老投资诈骗手段最为常见,诈骗分子主要以投资返利或消费返利的方式诱导老年人投资消费。诈骗分子先给老年人灌输投资概念,接着通过组织参观赠送礼品等手段博取老年人信任,在骗得信任后,不法分子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等所谓“投诉项目”非法集资,最后携款潜逃。 提供养老服务 一些养老机构为了吸引客户,在不具备养老服务资质和运营能力的情况下,做出明显超出自己供给能力的承诺。不法分子以“免费体检”、“优先居住权”等作为诱饵,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交养老费用的名义,向其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为会员卡充值等形式非法集资,骗取资金。 销售保健品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养生需求,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通过嘘寒问暖、聊天解闷等方式获得老年人信任,以便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情况,决定保健品的价格。接着打着销售医疗保健品的幌子,夸大产品疗效,对老年人进行洗脑,将毫无疗效的保健品高价卖给老年人。 冒充公检法 此类诈骗虽然老套,但老年人法律意识较低,且容易恐慌,所以骗子屡屡得手。先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伪造“红头文件”,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受害者,告知其涉嫌重大案件,随后,使用话术让受害人自证清白,或声称保护其财产安全,要求其把名下所有财产全部转移到所谓的公安账户,从而诈骗得手。 冒充他人诈骗 此类诈骗多以冒充家人、朋友、同事等身份,通过谎称发生急事急需用钱,联系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老年人听到此类消息往往关心则乱,容易上当受骗。 防诈要求要牢记 面对各类养老诈骗骗术,老年人一定要做到: 1、保持清醒头脑 2、不贪图小便宜 3、不轻信他人 4、保管好个人信息,不向他人透露 5、及时与亲人或朋友商量,切忌盲目做决定
(来源:大家保险黑龙江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