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信息网,欢迎您!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网站关键词: 城市经济信息网

施耐德电气张琰琰:启动可持续正循环,从员工开始

来源:未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9日 12:14:20

今年入夏后,高温热浪席卷各地。有数据显示,7月初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并进行一系列政策部署,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是未来竞争力和生存力的保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企业需要借鉴学习成熟经验,方能在可持续赛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日前,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中国及东亚区负责人张琰琰与笔者做了分享。作为一家百年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长期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战略目标来实现其愿景,不仅实现了业务持续增长,而且获得了资本市场和社会各界的多方认可。

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赋能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张琰琰表示。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中国及东亚区负责人  张琰琰

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和赋能者

从上个世纪投身全球电气化变革开始,施耐德电气就与可持续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早在2002年,施耐德电气已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核心,制定了一系列战略目标和顶层设计,并贯穿于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

在不断推进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双转型”的实践中,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愈发强大并卓有成效。通过数字化转型,施耐德电气不断提升效能,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加快产业链减碳,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在中国22家工厂和7家物流中心中,有18家智能工厂和物流中心、17家“零碳工厂”,以及15家被工信部评为“绿色工厂”。目前,施耐德电气的可持续影响力收入,即对气候产生积极影响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收入,已占据总收入的70%以上。到2025年,该比例将提升至80%。

我们不满足于自己做到可持续,而是更乐于利用自身技术专长,来赋能客户、合作伙伴乃至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张琰琰表示。以上海临港园区为例,施耐德电气通过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上海临港园区实现主动感知的能源管理,并采用可再生能源接入和储能等方式动态优化调度以降低需量峰值,使该园区每月的电费成本减少了60%,每年可节约110万度电,助力上海临港园迈向绿色低碳园区。此外,施耐德电气还积极发起针对中小企业的“创赢计划”、针对供应商的“零碳计划”以及针对生态伙伴的“减碳大师”等项目,赋能和带动价值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加速“双转型”,共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施耐德电气的先行实践,获得了大量全球权威机构的认可,包括连续12年入选企业爵士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百强企业”榜单和“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指数”。今年2月,南方周末中国企业双碳行动力榜(2021/2022)发布,施耐德电气以82.7分的双碳行动力表现,成为榜单上仅有的4家双碳领跑者之一。

启动可持续正循环,员工是关键

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落地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认知不足、能力不够、回报不定等挑战。那么,突破点在哪里?

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一项调研显示,7成企业管理者认为人才是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员工队伍-业务运营-战略目标”的正向循环中,“人”应作为首要环节着力驱动。那么,如何让员工在可持续转型中发挥力量?施耐德电气有三大秘诀。

秘诀一是理念引领。“人的理念决定可持续发展能否推进,激发员工自驱力是关键。”张琰琰表示。

2021年,施耐德电气推出新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计划”,公司还做出承诺:2025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零碳就绪”,到2040 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碳中和,以及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净零碳排放。在此明确战略目标下,施耐德电气在引导员工的可持续理念上,下了很多功夫。

比如,通过成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委员会、开设可持续发展全员必修课、加强多渠道全员沟通、在办公环境中植入绿色环保理念等多种举措,使员工从“被动接受目标”转变为“自发理念认同”;再比如,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到业务的方方面面,从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到绿色运维,打造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使得每个员工的工作与可持续密切相关。

以施耐德电气厦门工厂为例,工厂员工通过主动创新,研发了一个针对电镀生产线的废水回收处理系统,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回收率高达93%,大幅节约了水资源。

秘诀二是文化赋能。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极大激发团队活力,这也是企业顺利推动可持续举措的员工基础。试想,如果没有员工的主动性,可持续战略将难以落地。

在施耐德电气,“多元、平等、包容”是其突出的文化特质,这也在“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中有所体现。以性别平等为例,施耐德电气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推动实现女性比例在新员工、一线经理、高管团队中将分别达到50%、40%、30%。在此影响下,女性员工在施耐德电气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近三年来,施耐德电气中国研发所取得的数百件专利中,有女性发明人的专利比例高达45%。

在张琰琰看来,多元孕育包容的土壤。不同性别、年龄、国家、身份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往往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此基础上,平等的机会、相互尊重和认可非常重要。“只有确保员工有安全感,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独特价值,才能最大化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秘诀三是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没有固定套路,只有敢于颠覆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而创新人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施耐德电气激发创新的一个秘诀是“包容试错”。因为创新人才培养不易,创新精神难能可贵。他们甚至为此设置了“最佳尝试奖”,专门认可为公司发展做出有益尝试的团队,哪怕它并不成功。

此外,创新氛围也很重要。今年年初,施耐德电气举办了员工创新点子大赛,短时间内就汇集了100多个好点子,既有针对产品层面的,也有应用场景层面的技术。好的点子会得到公司持续的投资,形成可行的业务方案。这样的活动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有了良好的环境,施耐德电气的创新能力在这些年进步显著。目前,中国已成为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拥有软硬件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很多绿色环保的前沿产品已经在中国首发,并走向世界,服务于全球客户。

百年企业人才战略,打造可持续生力军

张琰琰介绍,在施耐德电气187年的历史中,曾经历4次重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打破原有模式,创建全新体系的过程。其中,与业务战略相辅相成的人才战略一直在发挥关键作用。

施耐德电气当下全力推进的可持续与数字化转型亦是如此。与可持续战略相匹配,打造一支专业过硬、成长性强、敬业度高,并且持续健康发展的人才生力军,就成为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将人才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并且能够长远规划员工发展,多元赋能人才成长?张琰琰给出的答案是: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养分空间和阳光

施耐德电气以“全职业生涯”体系赋能员工,助其成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坚力量。从刚入职的应届生到待退休的老员工,都有对应的培养项目,在打造领导者梯队的同时,形成跨代际的合力。公司还搭建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助力员工随时汲取知识“养分”,更高效敏捷地完成自我提升。

考虑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充分的成长与施展“空间”,施耐德电气一方面打通跨部门横向流动,通过对内的开放人才市场(Open Talent Market)将员工能力、职业兴趣和内部岗位进行智能匹配,鼓励员工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另一方面,集团“多中心”战略的深入也打开了人才纵向上升的通道,中国团队在本地就可管理跨国项目或主导全球性产品线,越来越多本土人才走向全球担任要职,在“不设限”的空间中施展才华。

除了“养分”和“空间”,人才发展也需要“阳光”。施耐德电气十分注重员工身心健康,通过优化内部认可、关爱及福利制度,不断提升员工权益,例如支持员工实际需求的家庭陪护假、疫情特别假;倡导协作与认可文化的“Step Up”感谢平台;增大员工自主权的灵活工作方式和弹性福利平台等等。这些措施使员工在能力提升、职业进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团队的鼓励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迸发出更持续的成长力量。

基于脚踏实地的人才赋能举措,施耐德电气一步步成为一个留得住人才,又能激发人才创新力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去年,施耐德电气荣登《财富》“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并荣膺《福布斯》“2022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和“2022中国年度最具可持续发展力雇主”。

双碳时代,企业的运行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在内部形成正向循环,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张琰琰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腾讯网友:︶別致微笑ゞ
评论:如果说回忆是毒药,那么忘记就是解药。

搜狐网友:眼泪那么无辜
评论:当有人装B的时候、哥总是低下头。不是哥感到羞愧、而是哥在找砖头.

本网网友:关于病态美beauty ×
评论:人生如梦,我总失眠;人生如戏,我总穿帮;人生如歌,我总跑调;人生如战场,我总走火。

天猫网友:紅塵悲歡惆悵
评论:昨天去市里参加放鸽子比赛,结果就我一个人去了。

凤凰网友:离离离离不开
评论:当今社会别结婚,结了又离多麻烦.

淘宝网友:目光瞄准 Follow
评论:在身材这个问题上,我是坚决不会承认自己是一个粗人的。

天涯网友:昔年°  /21c
评论:小时候认为流血了就是很严重的事,不管疼不疼,先哭了再说.

网易网友:THOMAS 《死亡诗社》
评论:我的兴趣爱好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就是睡觉,动态就是翻身

百度网友:人身尽情挥霍
评论:白天睡觉觉,晚上打闹闹,有事死翘翘。

猫扑网友:拥抱着还寂寞
评论: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配凤凰不如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