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世界杯正如火如荼 在新能源客车进入卡塔尔之前,卡塔尔基本上没有电动车,处于燃油车垄断的情形。反观我国,仅今年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就达到了55.6万辆,预计全年销量或达600万辆。这不仅意味着将提前三年完成国家规划2025年的目标,而且意味着超过其他国家的销量总和。可见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赛道上,中国车企当仁不让地走在世界前列。如今中国已经不再局限于纯电车型,已经着手大力发展更加环保的新型能源,进一步引领了世界“碳中和“前进的步伐。就让我们看看中国汽车品牌组成的“新能源中国队”战况如何。 甲醇燃料:吉利首发 战斗力:五星 综合能力强 甲醇作为新型燃料在汽车市场中早已不是新鲜事。对消费者而言,甲醇是最清洁、低价的能源之一。虽然优势明显,但对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像通用、福特等很多美系品牌都先后放弃了对甲醇燃料的研发,转而投向相对容易的纯电领域,因此甲醇燃料一直处于待开发的状态。 然而吉利却从2005年就开始涉足甲醇技术领域,一做就是17年,累计投资30多亿元。逐个击破关键技术瓶颈,成功解决了甲醇发动机零部件耐醇、耐久性能等行业难题。目前,吉利已掌握低温冷启动、专用添加剂开发、耐甲醇材料开发、排放控制、甲醇电喷控制系统、甲醇发动机开发等多项关键技术,形成核心技术专利200余件,商用、乘用车并举,共开发甲醇汽车20余款。在全国,吉利已经规模化运行2.7万辆甲醇汽车,单车最高运行里程达120万公里,总运行里程近100亿公里。 不止国内市场,吉利也是首家走向全球的甲醇汽车中国制造商,在丹麦、冰岛等北欧国家均有测试运行项目。不夸张地说,十七年磨一剑的吉利在甲醇汽车领域,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产品投放规模,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以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为例它以中国冠军家轿第4代帝豪作为载体,搭载了1.8L醇电混动发动机、醇电混动专用电驱变速器、三面液冷高性能电池以及智能混动驾驶模式多项技术,不仅最大程度提高了综合性能,还使百公里醇耗9.2L,平摊下来每公里不到0.3元,称得上是目前同级最节能、最低碳、最经济的混动轿车之一,是真正的省钱又省心。 技术上,1.8L醇电混动专用发动机应用了12.5高压缩比设计和低摩擦技术,通过混动专用标定优化,热效率达到41.5%,明显优于丰田1.8L混动发动机40%的热效率。 插电混动队:技术相对成熟,有效解决续航焦虑 战斗力:4星 抗压能力强 相较于纯电的续航、充电焦虑,插电混动既有电车的经济性,又解决了掉电、亏电带来的用车不便,似乎是燃油向纯电动过度的理想型。目前,在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的引领下,我国插电混动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市场认可度也与日俱增。 以比亚迪秦PLUS DM-i为例,这款车型一直名声在外,以双电机的EHS超级电混系统、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以及刀片电池三大模块为主,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它“以电为主”的理念。官方数据显示,该车市区电驱动比为99%,全工况电驱占比超80%,即使在馈电状态下也能将油耗控制在3.8L/100km。只不过,在高速区间行驶,车辆一旦越过电机的高效区,就会受制于1.5L发动机81kW的功率,降低了动力和节油能力。因此,满电满油情况下,秦PLUS DM-i能实现1245公里的续航,纯电状态下也能行驶120公里。 外观方面,秦PLUS DM-i的前脸依旧是比亚迪家族式设计,宽大的进气格栅+镀铬饰条,款式经典。全系配备车联网、OTA升级、语音识别系统等功能,为用户日常用车提供便捷。内饰的做工用料上,秦PLUS DM-i整体偏商务气息,适合通勤与工作。 氢能源队:发展前景可观,但关键技术仍在突破中 战斗力:3星 未来可期 号称“取之不尽”的氢作为理想能源,一直以来都受到大家推崇。目前,上海首批正式投运的氢能源乘用车,虽然加氢量逐渐趋于稳定,但氢能汽车仍然面临配套不足、价格高昂、技术瓶颈等难点,因此氢能源汽车的民用化还需继续攻克。 虽然发展受限,但一些车企依旧没有放弃这块蛋糕,长安汽车就曾多次宣布旗下氢电车型的消息。比如长安深蓝C385氢电版作为我国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轿车,拥有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氢消耗量为0.65kg/100km,可实现3分钟补能。很多追求高科技的消费者氢电汽车对此都期待不已。 依托EPA1平台,该车可一次性解决续航、补能、安全等用户痛点。所搭载的新一代 在“碳中和”背景下,汽车行业全球格局未来或面临突变型变革,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频频在国际重大赛事上大放异彩,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像吉利醇电混动轿车等新能源汽车被国人、乃是世界所认识并接受,整个行业也将迎来更加深远的变革,从而助力我国由汽车大国加速迈进汽车强国。 |